孩子的學習出了什麼事?一個數理教師的真心話

孩子的學習出了什麼事?一個數理教師的真心話買到賺到

孩子的學習出了什麼事?一個數理教師的真心話網友評鑑5顆星

這麼棒的好書 一定要介紹給大家

博客來親子教養-潛能/學習力啟發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320
  • 優惠價:5160
  • 優惠期限:2014年04月02日止

  • 孩子的學習出了什麼事?一個數理教師的真心話

    你想了解更多有關[孩子的學習出了什麼事?一個數理教師的真心話]的相關資料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揭開真相,找回學習最佳狀態!
      教育的三大目標是:
      教出健康的孩子、快樂的學生、有用的國民,
      我們捫心想一想,做到了哪一樣?--洪蘭

      ◎孩子為什麼不快樂?空洞表情哪裡來?
      ◎折磨孩子的不是題,是人。
      ◎學習需要消化、放鬆、交流。
      ◎貼近生活,數理不必背公式。

      不願面對的真相

      跟過去相比,現在上學更早,放學更晚,午休更短,每天九節課。課表一周滿滿七天、寒暑假也已經預定。

      媽媽們三種常見傾向:不承認生物多樣性、過分溺愛、全天候關注孩子的學習。

      本來取消升學考試好像是朝著考試教育猛砍一刀,結果這一刀下去,一個大惡魔被劈成了無數個年輕有為的小惡魔茁壯成長。

      現在的教育體制無非就是西方體制在中國的山寨版。
      現實並不是什麼殘酷的東西,遠離生活的憑空學習才殘酷。
      想不出來就背公式,越背公式越想不出來。

      問題到底在哪裡?

      折磨孩子的是人,不是題。遇到不會的題目別輕易跟它拼命,保持住好心情先看別的。

      一堂課讓學生嚇得一動不動比讓他們聽得聚精會神要容易得多。
      他今天聽你的話,明天可能就會受到其他人的教唆。
      孩子們平時的茫然並不是遲鈍,而是有困惑卻沒有真相。
      最需要防範的,就是孩子失去辨別是非的能力。
      不過我們現在太忙、太著急了,見不得孩子玩,不給消化吸收的機會。
      當鋪天蓋地的題目、字母、算式塞滿大腦,還有什麼空間、心情去施展想像力呢?

      ■學習本來的樣子!

      圖形就很簡單,一切都非常直觀。只要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麼算,其他的直線圖形就都沒問題了。只要會切、拉、扯、揪、拼、剪、拽、捶……反正發揮想像力,翻來覆去地折騰它就是了。

      就學習本身來說,上課就像吃飯,需要消化、需要消耗,豈能一刻不停?

      孩子們其實天生就喜歡講道理,對於是非判斷比大人來得更單純直接。但這個世界正在不斷壓制他們的這種天性。

      題目已經成了今天孩子們認識世界、理解生活的重要管道。做題時尚能合理地聯繫生活是個極為寶貴的品質。

      學習有一重要原則,就是要不斷重複正確的東西,而選擇題正與這個原則背道而馳。

      一道題目拿出來,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到最簡單的解決辦法並得到正確的答案,才是最酷最帥的展示。

      找回那些自然、簡單的做法,孩子就不再是麻煩製造者。

      孩子們什麼時候情緒最好?當然是玩得高興的時候,此時他們也最認真、最專心。

      一百多年前的物理定律就已經可以充分解釋今天的各種困局和危機,而且並不高深,中學生就能完全理解。

      物理因為最貼近生活,所以它是整個中學最好學的一門課。

      ■你可以開始做對!

      學好數學需要快樂和放鬆,需要沒有壓力的思考空間,也需要多方面的生活體驗。

      請把孩子們當作心智健全的大人,同時,發自內心的認為他們很辛苦。

      很難想像一個小學生會根據成績挑選朋友,然後在單純的學習中互相激勵共同進步。

      不管教育的內容是什麼,是數學、物理、歷史還是哲學,其目的並不是提供知識,而是借助知識,提供讓人可以參與交流的最佳途徑。

      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好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像一下他們眼中的世界,或許就是他們走向快樂生活的開始。

     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困難,主要就是父母的思考方式造成的。
      放鬆,幾乎是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的理想狀態。

      喜歡問「為什麼」是個大優點,喜歡塗塗畫畫是個好習慣。當孩子真的問出了「為什麼」的時候,要格外珍惜,避免惡性循環的延續。

      無論數學還是物理,計算都只是手段,掌握觀念才是目的。有時候計算容易出錯,並不是練習得不夠,反而是太多。

      學得好的科目常常是花時間最少的,我們該告訴學生其中的原因。

      Q:如果今天是星期一,那麼「2010的2010次方」天之後是星期幾?
      A:做為一道考察餘數的題目,它相當簡單。

      2010除以7餘1,所以甭管多少次方,最後都餘1,也就是「2010的2010次方」天之後是星期二。

      不過,在考察知識點的同時,數學課不應該讓人變得遲鈍。據我觀察,孩子們看到這樣的數時早已見怪不怪,大家都在埋頭計算,沒有人質疑題目的合理性。這樣的數出現了並不可怕,問題在於沒有人告訴他們它到底有多大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詠鵬

        北京人,生於1970年代,出生後就住在清華校園,從幼稚園到研究所,足不出清華園接受了22年「一貫式教育」,直到取得碩士學位。

      曾任職出版社編輯、程式設計師、翻譯、足球裁判…等,在經過幾年朝九晚五生涯後,本著崇尚「淳樸自然」的精神,決意重新找回漸行漸遠的生活情趣…。

      現為自由教師,教小學資優數學、中學物理,也教大學生彈吉他。

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parenting13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